今天聊聊电影《怒火战猴》。
片名Monkey Man / मंकी मैन (2024),别名小魔猴 / 地下杀神(港) / 怒火狂猴(台) / 猴侠。
戴夫·帕特尔的导演处女作《怒火战猴》野心很大,不仅想要拍出一部印度版的《疾速追杀》,还想融合进神话、政治与个人创伤。
戴夫·帕特尔身兼导演、编剧、主演与制片人数职,将自己热爱的动作片元素统统揉进这部作品,从李小龙的凌厉、韩国电影的残酷、宝莱坞的华丽,到祖父讲述的印度教传说。
《死亡游戏》(Game of Death ,1978)、《江湖儿女》(Ash Is Purest White ,2018)、《绿衣骑士》(The Green Knight ,2021)、《蛇之拥抱》(El abrazo de la serpiente ,2015)、《洛奇》(Rocky ,1976)、《拳霸》(Ong Bak ,2004)、《龙争虎斗》(Enter the Dragon ,1973) 都是本片致敬的对象。
融合得怎么样,那就要各观众判断了。
戴夫·帕特尔饰演男主角“小孩”,戴着猩猩面具,在地下拳赛打假拳为生。
他一边靠输掉比赛赚取微薄收入,暗地里开始策划针对腐败权贵的复仇。
小孩的愤怒是对个人悲剧的反抗,也是对印度社会不公的控诉。导演以拳作笔,书写了一封他献给动作片的情书和被压迫者的战书。
本片最耀眼的是它对暴力的诠释。帕特尔不使用好莱坞动作片惯用的精密枪战与特效,转而追求贴身肉搏,有强烈的南亚、东南亚动作片的粗粝感。
厨房混战、电梯刺杀、贫民窟追逐,每一场打斗都充满街头斗殴的混乱真实。
我很喜欢长镜头,因为长镜头是对整个剧组的全方位检验。
长镜头也是帕特尔的秘密武器,在一场狭窄走廊的斧头战中,镜头紧贴主角后背,观众仿佛能闻到血腥味、感受到刀刃擦过耳边的风声。这种沉浸感让人想起《突袭》的窒息节奏,同时又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。当小孩挥拳时,他仿佛就是印度猴神哈努曼的现世化身。
哈努曼传说是贯穿全片的灵魂。电影开篇,母亲用木偶戏向幼年主角讲述哈努曼的故事;成年后,他在濒死幻觉中与猴神对话。
这位猴神误食太阳而被众神惩罚,最终在灰烬中重生,成为救世英雄。帕特尔将神话嵌套进现代孟买的贫民窟,有意将小孩的复仇之旅变成当代史诗。
帕特尔将镜头对准印度的阴暗面。警察屠杀村民、政客贩卖毒品、跨性别者被驱逐。这些情节明显影射现实中的宗教冲突与种姓压迫。当主角戴上猩猩面具,他既是被践踏的底层符号,也是反抗宿命的神性觉醒者。神话与现实的交织,成为集体抗争的号角。
帕特尔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可谓吃了大苦,拍摄期间,他摔断骨头、遭遇疫情停工、被Netflix临时撤资,最终靠乔丹·皮尔援手才登陆大银幕。
这种搏命三郎的劲儿贯彻影片内外,他的表演同样颠覆。告别《贫民窟的百万富翁》中的青涩,帕特尔将小孩诠释为沉默的火山,眼神阴郁如受伤野兽,爆发时则带着毁灭性的能量。
作为导演处女作,《怒火战猴》其实还是有点儿青涩。除了长镜头之外,其他都比较中规中矩。
帕特尔试图塞入的元素太多,政治讽刺、神话隐喻、跨性别平权,贪多不消化导致叙事偶尔失焦。
前半段缓慢铺垫与后半段血腥高潮之间,节奏如过山车般颠簸。
配角塑造略显单薄。反派警察局长拉纳的恶毒停留在表面,跨性别领袖阿尔法的救赎也流于符号化。帕特尔显然更擅长用拳头而非台词传递情感。
动作凌厉震撼,
叙事略显杂乱。
景盛配资-股票线上配资平台-认购返佣金有正规的平台吗-开户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